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顺丰控股,这家由王卫一手打造的物流帝国,正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港股二次上市募资,资本市场风生水起;另一边却是创始人王卫对零售业务念念不忘,不断尝试却屡战屡败。是什么让这位低调神秘的物流巨头如此执着于零售?顺丰的第二曲线迷思究竟在哪里?又该如何破局?
商流短板:物流巨头的焦虑
顺丰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尽管其营收规模远超京东物流,但后者增速迅猛,给顺丰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物流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掌握商流,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成为物流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正如京东和美团的成功案例所展现的,商流与物流的协同效应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京东可以将物流业务独立拆分上市,美团则可以依托庞大的外卖网络拓展多元化业务,实现持续增长。
相比之下,顺丰在商流端的布局屡屡受挫,业务拓展只能局限于物流领域。从鄂州机场到自建机队,再到收购嘉里物流,顺丰在物流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不断加码,但缺乏商流支撑,这些投资的回报周期和效益都面临挑战。
王卫深知,没有源头活水,顺丰的盘子越大,对商流的渴望就越强烈。
零售情结:从7-Eleven到嘿客的探索与反思
王卫对零售的执念可以追溯到他对日本7-Eleven的考察。这家便利店连锁巨头的成功模式深深地影响了王卫的商业思考。从顺丰优选到嘿客,再到丰e足食和丰伙台,顺丰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个零售风口,但这些项目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顺丰优选的败局在于错失先机,未能抓住社区团购的兴起。嘿客则是因为战略方向的偏差,从最初盈利的线下门店转向线上电商导流,最终迷失方向。丰e足食虽然在无人售货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也被王卫剥离。丰伙台在社区团购的浪潮中昙花一现,迅速关停。
这些失败的尝试并非毫无意义,它们为顺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顺丰在零售领域的探索反映了其对商业模式的不断思考和调整。然而,缺乏对零售行业的深刻理解、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以及对团队的充分授权,是顺丰屡败屡战的关键原因。
破局之道:开放、合作与放权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顺丰必须改变思路,寻找新的突破口。王卫能否放下执念,真正找到适合顺丰的零售之路?
首先,顺丰需要更加开放,与合作伙伴建立互信共赢的关系。过去,顺丰的封闭生态系统让合作伙伴缺乏安全感,担心被其庞大的快递网络“截流”。顺丰必须打破这种封闭,与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其次,顺丰需要加强合作,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中通和中国邮政在零售领域的布局为顺丰提供了参考。中通通过赛马机制鼓励子业务探索,中国邮政则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例如与华润万家合作打通消费末端“最后100米”。顺丰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零售模式。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王卫必须放权,将零售业务交给专业的团队运营。长期以来,王卫对公司事务的强控制力,导致团队缺乏决策权,不敢承担责任。要让顺丰在零售领域取得突破,王卫必须学会放手,充分授权,让专业的团队发挥其优势。
经济理论基础:
顺丰的转型之路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经济学领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企业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制定合适的战略,以实现持续发展。
供应链管理理论强调企业需要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市场营销理论则强调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以赢得市场份额。
顺丰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其能否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 作者:余汉波
- 链接:https://wd.sanrenjz.com/%E5%90%8C%E6%AD%A5%E5%85%AC%E4%BC%97%E5%8F%B7-%E4%BD%99%E6%B1%89%E6%B3%A2/%E4%BB%B7%E6%A0%BC%E6%88%98%E5%80%92%E9%80%BC%E4%BA%A7%E4%B8%9A%E9%93%BE%E9%87%8D%E5%A1%91%EF%BC%9A%E9%A1%BA%E4%B8%B0%E7%9A%84%E9%9B%B6%E5%94%AE%E9%9B%84%E5%BF%83%E4%B8%8E%E4%BE%9B%E5%BA%94%E9%93%BE%E5%8D%9A%E5%BC%88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