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导语: 9月19日,财政部通报八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引发市场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对A股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投资者该如何防范相关风险?
一、 地方隐性债务:难以估量的风险黑洞
1.1 地方政府债务:显性与隐性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履行其职能,以自身信用为基础,举借的尚未偿还的债务总额。根据债务资金来源和偿还责任是否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
- 显性债务: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举借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债券,以及由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列入省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债务。其特点是信息透明、监管严格、风险可控。
- 隐性债务: 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通过各种融资平台公司、地方国有企业等“影子银行”体系举借的债务,未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偿债资金来源和风险难以评估。
1.2 隐性债务的规模和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难以准确统计,目前市场上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在40万亿到60万亿之间,相当于2022年中国GDP的30%到45%。
与显性债务相比,隐性债务的风险更为隐蔽,但也更为巨大:
- 信息不透明: 由于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隐性债务的规模、期限、利率等信息不透明,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 偿债能力弱: 隐性债务主要依靠项目收益和土地出让收入偿还,一旦项目失败或土地市场低迷,将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 风险传导性强: 隐性债务往往与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等多个主体相互交织,一旦出现风险,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 地方隐性债务:A股市场难以承受之重
2.1 宏观经济风险:拖累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过大,会挤占地方政府的财政空间,降低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为了偿还债务,地方政府可能会减少投资支出,从而拖累经济增长。
2.2 金融市场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约风险一旦爆发,将会对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2.3 上市公司风险:业绩承压,股价波动
- 地方国企: 部分地方国企沦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 建筑、建材等行业: 地方政府投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建材等行业的订单和盈利。
2.4 投资者风险:投资收益受损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最终会传导至A股市场,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信心下降,投资收益受损。
三、 应对策略:化解风险,维护市场稳定
3.1 政府层面: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风险
- 加强监管: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机制,严控增量,化解存量。
- 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拓宽合法融资渠道。
- 优化支出结构: 压缩不必要的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民生和经济发展。
3.2 企业层面:提高经营效率,增强自身实力
- 加强风险管控: 审慎投资,避免过度依赖政府项目。
- 提高经营效率: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盈利能力。
- 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负债率,增强抗风险能力。
3.3 投资者层面:提高风险意识,审慎决策
- 关注政策动向: 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措施。
- 加强风险识别: 关注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关联交易,识别潜在风险。
- 分散投资风险: 不要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一地区或行业,分散投资风险。
四、 结语:任重道远,防范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影响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重大风险隐患,化解这一风险需要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努力。投资者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学习和研究,在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因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作者:余汉波
- 链接:https://wd.sanrenjz.com/%E5%90%8C%E6%AD%A5%E5%85%AC%E4%BC%97%E5%8F%B7-%E4%BD%99%E6%B1%89%E6%B3%A2/1069b82c-e220-813b-aa90-ccbca0841fe9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